走出“课堂生成”的误区
课堂生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方法的适时调整,以及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有价值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关注课堂生成就是为学生搭建舞台,放飞学生的自主个性,绽放其生命活力,同时,它也为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机遇.然而,有些课堂在追求动态生成时,貌似"生成",实则偏离了新课改的轨道,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误区之一:过分强调"主体",忽略"主导"
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些教师歪曲理解其涵义,导致教学中出现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弱化教师主导作用"的现象.他们有的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提问,一节课提出三四十个问题,不加归类、筛选,结果导致教学环节散乱、重难点不突出、效果不理想;有的过分强调"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学哪部分就学哪部分"、"想和谁合作就跟谁合作",结果一节课被闹得支离破碎.
课堂生成、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教师主导、尊重学生、自主意识、学生主体、学生提问、适时调整、生命活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教学机智、教学环节、合理调控、个体差异、方法、动态生成、有价值、新课改
G42;G63
2013-06-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