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257-2826.2023.08.005
科学实践观的确立与马克思的主体性革命——从"异化劳动""感性实践"到"全面生产"的概念嬗变
从《巴黎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通过主体性革命,以"实践主体"取代"认知主体",把握到主体与客体在感性实践活动中的相互生成关系,有效克服了近代主体性哲学中的主客体二分困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科学实践观的确立与主体性革命的完成包含了从"异化劳动""感性实践"到"全面生产"三个理论环节,形成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演进逻辑.其核心是借由对实践概念的"劳动—生产"化重构,将劳动概念中的自我意识原则与生产概念中的物质第一性原则相统一,进而打通了哲学批判和社会历史批判的理论关节,实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中主体向度和客观向度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体性革命、异化劳动、感性实践、全面生产
B089.3;A811.2;D63-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重点项目
2023-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