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5872.2013.09.002
“三维教学目标”理解和表述的主要问题与改进策略
新课程改革实施十余年来,“三维目标”一词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耳熟能详的词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由此得知,“三维目标”是课程标准下的课程目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简称,它要求教师在重视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指导,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换言之,“三维目标”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它旨在打破传统的知识本位、不注重学生学习体验和情感的教学,这对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十余年,但是由于此轮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局限性和教学目标分类的复杂性,教育理论界对“三维目标”问题尚未进行充分细致的探讨,在技术操作层面也依旧未能提供具体明确的操作性建议。因此,当“三维目标”下位到“三维教学目标”时,在教学实践中便产生了形形色色的问题和误解。进一步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操作性建议,将更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准确落实。
三维教学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学生整体素质、情感态度、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新课程改革、价值观、课程目标、课程与教学改革、一线教师、操作性、教育工作者、管理和评价、知识本位、学习体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
G63;G42
2013-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