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5872.2013.08.014
校本课程教学:找回失落的目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校本课程的理解也逐步清晰准确,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工作越来越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就本区域而言,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发展积淀和办学特色,开发了一定数量的校本课程项目,并积极实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一次省组织的质量监测中,学生问卷调查反映我区小学100%开设校本课程,其中开设3门以上的占57%。但同时,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突出。“不会上”“不知道怎么上”校本课、上完了“说不清是不是校本课”,几乎成了有过校本课程教学经历的老师普遍的感受。笔者在最近一个阶段内集中听了一定数量的校本课,感觉老师们对所教的课程都有自己的思考,并努力想在自己的教学中体现校本课程的特点。虽然“十八般武艺”全用上了,但教学效果连自己都不满意。究其原因,有课程定位不准确、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不够、教学方式传统陈旧等,但最突出的还是教学目标的把握上出了问题。主要表现为无视或偏离课程的总体目标、盲目设置某课时的具体目标、教学的设计和组织脱离教学目标。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实践中过于关注校本课程形态上的变化,对材料、资源、形式、手段等考虑较多,恰恰失落了关键的目标意识。而求得改变也很简单,那就是---找回失落的目标。
课程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学目标、教师、意识和能力、十八般武艺、组织、总体目标、资源开发、质量监测、中小学、问卷调查、目标意识、课程形态、课程改革、课程定位、教学效果、教学方式、办学特色、办学理念
G64;G42
2013-09-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