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5872.2013.08.005
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指导教师研究*--基于河北省青龙县的调研
一、调查背景<br>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农村学龄人口不断减少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不少中小学校生源不足,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质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开始了新一轮中小学布局的大调整。2001年起,正式开始一场对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农村原有的中小学被大量撤销,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为了适应集中办学,解决上学路途遥远的问题,发展寄宿制学校是农村撤点并校后采取的普遍做法。从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可以看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不断增多,寄宿制学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11年统计公报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生的规模达到3343.52万人,比2010增加14.56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21.97%。其中,小学寄宿生数为1038.08万人,比2010年增加57.11万人,所占比例为10.44%;初中寄宿生数为2305.43万人,比2010年减少42.54万人,所占比例为43.67%。
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生活指导、教师研究、河北省、青龙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布局、寄宿生、统计公报、中西部、教育事业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生、城镇化水平、教育资源、中小学校、学校布局、学龄人口
R12;X50
该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项目“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研究”10JZD0037
2013-09-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