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5872-C.2008.06.015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和内容的比较思考
@@ 我国自古以来重视德育,上至国家,下至平民百姓,对下一代的言行举止给予许多的规范和教育.中国古代德育的目标取向及内容架构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得到简明而又清晰的表达,这一表达式可以用"同心圆"来比喻,以"修身"为"圆心",再向家、国、天下延伸和扩展."修身"就是要学会做人,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然后做人的道德规范延伸至家庭,个人处理好与家庭的关系,再进一步扩展至国家乃至全社会、全人类.这一"同心圆"的结构不仅突显出人性为本的特征,而且突出了德育的阶段性、层次性.然而考察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内容,我们会发现"同心圆"已发生了变化,"圆心"由个人的基本道德教育变为国家观念、集体观念的教育.这一点可从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德育大纲对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具体规定得到证实.
中小学德育、同心圆、目标取向、基本道德教育、国家观念、道德规范、重视德育、学会做人、平民百姓、内容架构、扩展、具体规定、家庭、集体观念、德育目标、道德原则、阶段性、层次性、表达式、中国
G63(中等教育)
2008-08-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