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5872.2012.08.002
“大课程观”批判——课程与教学关系的再思考
我国在世纪交替之际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起了理论与实践界对课程与教学关系的激烈探讨,当时的很多讨论以国外学者Oliva划分的五种模式(即课程与教学相互独立模式、相互交叉模式、课程包含教学模式、教学包含课程模式、以及循环互动模式)[1]为起点,在分析比较论述的基础上,更多的学者基于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立场,开始关注和提倡课程包含教学的“大课程观”模式.这一倾向虽然与我国传统上对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定位反差巨大,但却在现实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取得了较多认同.时至今天,在课改十年后,我们再理性思考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重新审视“大课程观”.
大课程观、批判、课程与教学、课程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现代主义、国外学者、世纪交替、理性思考、教学模式、教学关系、交叉模式、建构主义、互动模式、关系定位、独立模式、教学包、循环、实践、审视
G4 ;G64
2012-11-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