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稻轮作下秸秆还田对土壤化学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目的]为明确长江中下游油稻轮作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水旱轮作体系土壤化学性质与作物生长的影响.[方法]于2016—2021年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典型水稻土进行了为期5年的试验,共设置双季秸秆不还田(CK)、油菜季秸秆还田(OS)、水稻季秸秆还田(RS)和双季秸秆还田(DS)等4个处理,于2019年开始连续监测了土壤pH、有机质、全氮和速效N、P、K等养分含量的变化,测定了作物产量及相关构成因素等指标.[结果]与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及N、P、K等养分含量;其中,尤以单油菜季和双季秸秆还田较为突出,前者显著提高土壤全氮3.84%和有效磷35.15%(P<0.05),后者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4.73%、11.97%和56.04%(P<0.05);此外,与移除相比,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油菜和水稻籽粒产量,其中油菜以双季秸秆还田增产最大,平均14.61%,水稻以单水稻季秸秆还田增产最高,平均5.16%.相关分析表明油菜产量与株高和单株角果数(r=0.797,0.775,P<0.01),水稻产量与结实率(r=0.812,P<0.01)和株高(r=0.679,P<0.05)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秸秆还田对油菜与水稻植株生长的促进可能是导致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结论]总体而言,周年秸秆双季还田模式对油稻轮作体系土壤肥力提升和作物增产效果最佳,建议在长江中下游区域进行推广与应用.
油稻轮作、秸秆还田、化学性质、产量
44
S158.3;S156(土壤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九江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22-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81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