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2972.2001.05.014
对象化、非对象与人的本质活动--兼论美感生成的生存论根据
把社会化与实践活动贯注于整个对象化与非对象化活动中,尤其要理解它在非对象化活动中的意义.应当把对象化理解为一种活动、一种"去蔽"的方法,而不是仅仅当作结果和目标.对象化在肯定人的本质活动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是实现人的本质的前提和环节;非对象化并不意味着否定对象化,恰恰表明对象化活动的我属特性.非对象化活动以对象化作为前提条件,而它本身又构成对象化之意向性与目的性,这样一种非对象化活动乃是表征着人的本质、尤其是美的本质之理解及内涵丰富性的人性化活动.美应该被看作是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对象化环节所显现的非对象化,美的本质说到底就是人的本质,是人的本质丰富性的展现过程,这是一个内在的历史性过程.
美感、生存论、对象化、非对象化
B83-02(美学)
2004-08-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