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真菌桑黄的种类解析
桑黄的药用记载源自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的「桑耳」,桑黄名称最早出自唐初甄权所著《药性论》.桑黄异于其他药用真菌之处是外观相似的种类多.两千年来多本古籍所记载之桑黄,乃不同人对于不同真菌种类的阐述,因为古代无能力研究显微特征以区分种类,亦无分子手段进行种类鉴定.现代桑黄的研究起于1968年日本学者发现桑黄的卓越抗癌能力.日、韩过去普遍以Phellinus linteus当作桑黄的拉丁学名.然而,中国学者在1998年发现P.linteus是中美洲的种类,亚洲并无分布.2012年发表真正的桑黄为新种Inonotus sanghuang,只长在桑树上.2016年发表桑黄及其相近种类属于新属:桑黄孔菌属Sanghuangporus,桑黄的拉丁学名因此改为Sanghuangporus sanghuang.桑黄孔菌属目前所知有14种,与生长的树种常具有专一性,只有桑树桑黄这一种长在桑树上.桑树桑黄的药理活性优于市售常见的杨树桑黄S.vaninii及暴马桑黄S.baumii.在中、日、韩广泛栽培的所谓桑黄子实体并非桑树桑黄,而是杨树桑黄(简称杨黄).有鉴于桑树桑黄及杨树桑黄的优良保健功效及安全性,建议政府部门应尽早研究将这两种药用真菌收录于中国药典,纳入食品原料以及中药品,以促进民众健康和桑黄产业发展;并且应该明确规范这两种药用真菌产品的正确拉丁学名及中文名称.
中国、日本、缅甸、韩国、桑黄、药用真菌
39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503
2020-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781-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