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460/j.cnki.0253-3685.2021.06.007
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疗效及其对颈椎矢状面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颈椎矢状面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PPECD治疗37例软性椎间盘突出和/或椎间孔狭窄的CSR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颈椎功能状态,VAS疼痛评分评价颈肩部和上肢部疼痛程度,观察影像学指标手术节段椎间盘角 α、脊柱功能单位(FSU)角β、C2~C7 Cobb角γ、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C2~C7 SVA)、T1倾斜角(T1S)、颈部倾斜角(NT)和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 3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神经和血管损伤.术后1例患者出现患侧拇、示、中指伸直受限,对症治疗12周后略有改善.疗效优良率91.9%.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时椎间盘角α、FSU角β、C2~C7Cobb角γ和NT均增大,VAS疼痛评分、NDI、T1S和C2~C7 SVA均减小(P<0.05),而椎间隙高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PECD治疗CSR不仅临床疗效显著,还能改善颈椎的矢状面形态.
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镜手术、颈椎矢状面形态
47
R681(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0020190615
2021-07-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56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