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253-3685.2003.05.014
眶上锁孔入路治疗眼动脉瘤的应用解剖研究
目的探讨眶上锁孔入路治疗眼动脉瘤的可行性及适应证,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1例福尔马林固定尸头上观察测量前床突周围的神经血管位置关系及结构特点,分析其对手术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克服方法;在9例新鲜尸头上模拟眶上锁孔入路治疗眼动脉段颈内动脉瘤手术,进一步验证其可行性及优势.结果视交叉前缘至鞍结节距离为7.0±1.9(2.3~12.0)mm,视神经颅内段长度11.4±2.7(6.1~17.6)mm,颅口处视神经内侧缘之间距离为12.8±0.7(7.0~16.8)mm,颈内动脉床突上段长度14.5±1.3(8.1~18.5)mm.两侧前床突根间距21.2±0.8(10.9~28.2)mm,两侧前床突尖间距为26.1±1.7(12.1~31.5)mm,视神经管颅口水平前床突长10.1±0.2(7.6~13.5)mm,宽11.6±1.4(9.0~15.3)mm,厚4.9±0.7(3.6~7.8)mm.手术时磨除前床突或部分鞍结节切开镰状襞等能松解视神经、颈内动脉,形成较宽敞的操作空间,能方便的控制近端动脉,视野细节显露清楚.结论眶上锁孔入路是治疗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的良好手术入路.
内窥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脑动脉瘤、颈内动脉眼动脉段、解剖
29
R651(外科学各论)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36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