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253-3685.2002.05.021
脑深部微电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1909年Victor Horsley在偏侧锥体外系病患者中就进行中央前皮层灰质切除术,虽然症状解除但遗留了对侧偏瘫,此后包括丘脑、苍白球等核团的毁损术也应用于PD的治疗,由于存在严重并发症以及疗效的不稳定,因而左旋多巴治疗地位无法替代.但人们也注意到许多患者在接受左旋多巴治疗5年左右的"蜜月期"后,5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症状波动,异动症以及剂末现象等运动并发症,因此它在治疗中的地位有了动摇,也引起人们对手术治疗的兴趣.近年来,随着对基底节调节运动功能机理、PD病理生理特征性改变认识的不断深入,新的神经影像技术能清楚地区分基底节的各部分结构,使外科立体定向技术得以提高.现代外科包括MRI基础上的立体定向术,术中的电生理技术能精确地在清醒患者确定脑内的靶点,1987年Benabid等[1]开展了脑深部微电极刺激(DBS)法治疗帕金森病及顽固性震颤,减少了由于丘脑毁损术所发生的高死亡率.由于DBS的安全性和肯定的疗效,逐渐取代了损毁术.
深部、微电极、刺激治疗、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清醒患者、立体定向技术、基底节、丘脑毁损术、运动并发症、严重并发症、立体定向术、电生理技术、变性性疾病、锥体外系、症状波动、影像技术、外科、手术治疗、生理特征
28
R7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37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