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0253-3685.2001.05.051

颅脑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二例

引用
例1,男,58岁,头部外伤致右颞顶薄层硬脑膜下血肿,脑肿胀、左颞骨骨折、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7分。既往身体健康,无高血压、心脏病史。伤后3h心率增快为130次/分,出现呼吸急促,32次/分,呛咳溢出中等量淡红色泡沫样分泌物,经皮血氧饱和度(SaO2)降至75%,随即血压降至11.4/7.8kPa。血气分析结果示pH为7.434,碱剩余4.8,PaO25.69kPa(42.6mmHg),PaCO23.68kPa(27.6mmHg)。双肺听诊可闻及湿罗音,表现为急性肺水肿征象。3次血气分析均提示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时存在低氧血症;立即给予强心、利尿、激素、脱水及多巴胺等治疗,并行紧急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控制呼吸,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调至0.97kPa(10cmH2O),病情逐步稳定。血压正常后在血管活性药中加入酚妥拉明维持,1h后SaO2达95%。第3天病情稳定,GCS 11分,停用呼吸机,射流给氧2L/min,SaO297%。第11天拔除气管切开套管,患者神志清楚,四肢肌力Ⅳ~Ⅴ级。第27天康复出院。 例2,男,51岁,因急性重型颅脑外伤入院,右颞叶沟回疝、右颞硬脑膜下血肿、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GCS 6分,急诊行右颞开颅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术后ICU监护。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史。术后连续3天肺部听诊正常,术后第4天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及泡沫痰,SaO2降至80%,肺部遍及湿罗音,血气分析亦提示低氧血症,给予强心、利尿、激素、脱水及多巴胺等治疗,并行紧急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控制呼吸,术后第7天病情逐步稳定,停用呼吸机,射流给氧2L/min,SaO298%,第15天拔除气管切开套管,患者神志清楚,但逻辑思维差,第31天好转出院。 讨论 神经源性肺水肿(NPE)临床表现十分凶险,常因肺间质及肺泡水分迅猛增加,造成急性呼吸衰竭而导致患者死亡,文献报道病死率为58%。对其发生机制的认识包括: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外周血液进入肺循环骤然增加,肺动脉压升高;肺血管上皮细胞产生的内皮素-1作用使肺血管通透性增高;在颅内压增高时神经肽Y可通过YY受体亚型作用使肺微循环血管通透性增高,但上述这些认识尚不能很好解释NPE的发生机制。本组例1脑肿胀明显,例2术后4天正处脑水肿高峰期,主要是脑外伤及术后脑水肿、颅高压,由此导致的NPE。 NPE通常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数分钟至5天内发生。我们体会,在治疗上除增强对本病的认识外,应迅速采取如下措施:(1)病因治疗,迅速降低颅内压,应用脱水剂及激素以减轻脑水肿,并能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对颅内血肿造成的颅高压应紧急开颅清除血肿,脑组织损伤严重者可行单侧或双侧去大骨瓣减压。(2)改善肺通气,紧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呼吸机正压通气,以保证供氧,同时可给予PEEP(0.49~1.47kPa),以改善因肺水肿时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所致的弥散障碍。(3)维持循环功能稳定,适当使用强心、血管活性药,血压稳定后尽早应用扩血管药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以改善微循环。(4)中枢神经抑制剂,适当应用巴比妥类药,减少神经兴奋性,提高机械通气同步性。(5)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护内环境稳定。(6)加强护理,对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伤的患者,应警惕NPE的发生;抬高床头以利脑静脉回流,促进脑脊液循环;加强气道护理,定期气道湿化吸痰,预防呼吸道感染。

颅脑伤、神经源性、气管切开套管、呼吸机、血管通透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硬脑膜下血肿、血气分析、术后、紧急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肺水肿、血压、血管活性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水肿、多巴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治疗

27

R651(外科学各论)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348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江苏医药

0253-3685

32-1221/R

27

2001,27(5)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