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0253-3685.2001.05.038

高颈段髓外肿瘤的手术治疗

引用
我院从1985年至1999年12月,共手术治疗高颈段髓外肿瘤15例,占同期脊髓肿瘤的12.3%,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男10例,女5例,年龄29~65岁,平均42.5岁。病程1个月至3年。首发症状以手或上肢根性疼痛9例;有确定感觉障碍平面11例;肢体活动障碍12例:其中四肢肌力0~2级3例,3级5例,4级4例;有胸闷、呼吸困难3例。 二、辅助检查:Quekensetedt试验9例,完全阻塞4例,不全阻塞5例。脑脊液蛋白测定记录9例中,4例<0.4g/L,4例介于0.4~1.0g/L,1例脑脊液凝固。椎管造影6例,显示杯口状充盈缺损。颈椎MRI 9例均发现椎管占位性病变。 三、肿瘤部位及性质:C1~C2 4例,C2~C4 4例,C3~C4 7例,其中2例C1~C2肿瘤延续到枕大池及后颅凹内。髓外硬膜下肿瘤9例,硬膜外肿瘤2例,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4例。15例中神经鞘瘤8例,脊膜瘤3例,神经纤维瘤、转移性恶性肿瘤各2例。 四、手术方法:采用了两种入路,(1)颈后中线入路9例,取枕项部沿中线纵切口,切除枕骨、颈椎棘突和椎板,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2)颈外侧入路6例,对于C1~C3椎管内肿瘤,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做纵切口,在乳突根部弯向后方,磨开横突孔,游离椎动脉,纵形切开硬脑膜,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对于C4椎管肿瘤,取胸锁乳突肌后缘纵切口,切除肿瘤。 五、结果:本组行肿瘤全切13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2个月,四肢肌力恢复至2级的1例,3级的3例,4级的7例,5级的4例。临床治愈12例,好转1例,复发2例,系硬膜外转移癌。 讨论 一、手术入路的选择:高颈段髓外肿瘤进入枕大池或钻出椎间孔,故应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颈后中线入路可显露延髓和高颈髓的背侧和后外侧,若切除一侧小关节突,可显露硬膜囊外缘3.5~4cm以内的区域。因此,较小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无论是位于脊髓的腹侧、外侧或背侧,都可经此入路切除,对于哑铃型肿瘤,若椎旁肿瘤较小,也可切除。若椎旁肿瘤较大,可行分期手术,先经颈后中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再经颈外侧入路切除椎旁肿瘤。颈外侧入路可从侧方显露颈髓的腹侧和外侧,较好地显露椎间孔、椎管内肿瘤及椎动脉。其优点为:(1)从侧方进入椎管,不需牵拉脊髓;(2)避免损伤椎动脉;(3)直视肿瘤与脊髓界面,避免损伤脊髓。 二、术中注意事项:(1)经颈后中线入路切除哑铃型肿瘤、沿神经根切除椎间孔内肿瘤时,常遇到汹涌的静脉性出血,为连接椎内、外静脉丛的椎间静脉破裂出血。应在直视下用双极电凝烧灼或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忌盲目烧灼,以免损伤椎动脉。(2)切除高颈段腹侧肿瘤时,先由囊内分块切除,待体积缩小后再仔细轻柔分离包膜,用弱电流双极电凝烧灼供瘤血管,钝性加锐性分离,切除残留肿瘤和包膜。(3)对于肿瘤将脊髓压成薄片者,术中要特别保护脊髓,避免牵拉和强行分离,以免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4)术中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好脊髓的营养血管。一旦损伤,术后神经功能不能恢复。(5)对于长入颅内的高颈段脊髓肿瘤,打开后颅凹进行切除时,要特别注意对椎动脉和后组颅神经进行保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分块切除肿瘤,轻柔分离粘连,仔细辨认血管和神经走行,这些步骤是防止造成误伤的关键。

颈段髓外肿瘤、显微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脊髓肿瘤、椎动脉、哑铃型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神经功能、外侧入路、高颈段、胸锁乳突肌前缘、纵切口、椎间孔、损伤、四肢肌力、双极电凝、手术入路、颈后、转移性恶性肿瘤、脑脊液蛋白测定

27

R73(肿瘤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390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江苏医药

0253-3685

32-1221/R

27

2001,27(5)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