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253-3685.2001.03.055
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甲状腺良性囊性病变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31例均为女性,年龄18~62岁。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促甲状腺素(TSH)正常。经临床、甲状腺B超及局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良性囊性病变。
二、治疗方法患者取平卧位,肩背部垫一软枕或坐靠背椅头后仰以暴露颈部甲状腺。碘伏消毒注射部位后,12G或16G穿刺针迅速进针至囊腔内,抽尽囊液,注入2%利多卡因2ml左右,保留3分钟后再吸出,然后缓缓注入无水乙醇,注入量为抽出囊液量的1/2~2/3。拔针后局部按压20分钟。2个月后随访如囊液未消失,重复抽液和注射无水乙醇1次。
三、治疗结果 31例患者中,最大肿块为45mm×35mm×27mm,最小为18mm×14mm×10mm。抽液量最多为19ml,最少为0.5ml,其中2例因肿块较大,2个月后行重复注射。6个月后随访,所有囊肿均明显缩小,其中18例囊肿消失(58.06%),13例体积较前缩小70%以上(41.94%),有效率为100%。
讨论
甲状腺良性囊性病变临床上常用手术切除治疗,但较高的手术费用、手术创伤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负担和心理压力。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无水乙醇局部注射可起到有效的化学切除作用,操作简便,创伤轻微,费用低廉,无需住院,穿刺术后恢复快,患者乐于接受,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治疗方法。其远期疗效我们将进一步观察。
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乙醇外溢或返流引起非靶组织的凝固性坏死,本组未发生此并发症。预防措施是穿刺成功后,注意固定针具,防止抽液过程中针头滑出囊腔。注射乙醇前可先注入一定量的利多卡因,片刻后再吸出,这样既可达到局部麻醉止痛的效果,又可帮助判断穿刺针是否在囊腔内,注射结束后按压局部20分钟以上有助于防止乙醇外溢。
无水乙醇有一定的刺激性,部分体质较差的患者注射后会出现胸闷、心慌、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本组发生上述症状5例,均经休息30分钟~1小时后恢复。注射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有助于避免或减轻这一反应。对于体质较差者宜采取卧位注射,并适当减少无水乙醇用量。
甲状腺囊性病变多为良性,亦有少数为恶性病变。故注射治疗前除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外,如有条件宜行甲状腺扫描和局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
注射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注射治疗、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患者、恶性病变、并发症、治疗方法、利多卡因、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游离甲状腺素、手术、囊液、囊腔、临床、穿刺针、抽液、凝固性坏死
27
R581(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