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253-3685.2001.03.038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医院下呼吸道葡萄糖非发酵菌感染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32例中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9~78岁,平均年龄48.4岁。均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其中重症颅脑外伤12例,自发性脑出血13例,自缢2例,一氧化碳中毒、电击伤、脑干梗塞、白塞氏脑病、病毒性脑炎各1例。处于昏迷状态3例,植物状态29例。有咳嗽反射27例,无咳嗽反射5例。病程中均有入住ICU监护史,鼻饲饮食,并应用过大量广谱抗菌药物,因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或需长时间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而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前至术后一直有肺部感染征象者全部删除,术后三天以上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征象者列入本组统计范围。
二、痰菌培养
消毒吸痰管,经气管套管往下深入至气管隆突附近吸出痰液,置于无菌培养瓶中。细菌培养阳性者作药敏试验。
三、结果
1.痰菌培养结果:本组患者32例,送检痰培养45次,培养出致病菌18种,64株,其中G+菌19株,G-菌45株。20例患者检出葡萄糖非发酵菌共33株,占G-菌的73.3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4株,不动杆菌属12株,产碱假单胞菌2株,恶臭假单胞菌2株,施氏假单胞菌1株,嗜麦芽黄单胞菌2株。
2.药敏报告:用临床常用的13种抗生素分别对33株葡萄糖非发酵菌进行药敏试验,其敏感率依次为:舒普深61%,泰能51.5%,诺氟沙星27.3%,环丙沙星27.3%,丁胺卡那27.3%,,哌拉西林15.2%,氧氟沙星12.2%,庆大霉素12.2%,头孢哌酮6.1%,头孢他定6.1%,先锋V、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均不敏感。
讨论
葡萄糖非发酵菌是指在厌氧条件下不发酵分解葡萄糖、革兰阴性、无芽胞需氧菌,主要包括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莫拉菌属和黄色杆菌属,大多为条件致病菌。年老、体弱、恶性肿瘤、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长期住院尤其长期入住ICU,滥用广谱抗生素等常是该类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常同时具有多种上述易感因素,且因缺少鼻咽喉抵御细菌侵入的多重屏障,使正常时无菌的下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故感染率尤其高。另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的吞咽功能差、咳嗽反射不敏感及长期鼻饲易致食管反流、误吸发生,也是其易感染的重要原因。本组患者葡萄糖非发酵菌检出率高达G-菌的73.33%,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分居前两位,与穆新林报道基本一致。从药敏报告可看出,此类细菌耐药性很强,除舒普深、泰能耐药率相对较低外,其他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有研究报道其耐药机制可能和外膜通透性、β-内酰胺酶、青霉素结合蛋白酶及耐药质粒有关。治疗该类细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除根据药敏报告全身选用敏感抗生素外,依照气管切开患者的特点,给予促醒、加强痰液引流及营养支持亦十分重要,尤其在高度耐药使抗生素选择困难时。本组中有7例葡萄糖非发酵菌感染者,因各种原因未能选用敏感抗生素,但经过加强痰液引流,改善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及促醒等系列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征象亦有所好转。这可能与此类细菌大多为条件致病菌,弱毒或无毒,当机体一般状况改善,免疫力增强时,致病能力便会相应减弱有关。
行气管切开术、术后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葡萄糖、非发酵菌、敏感抗生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不动杆菌属、类细菌、铜绿假单胞菌、痰菌培养、耐药、咳嗽反射、条件致病菌、药敏试验、重症肺部感染、嗜麦芽黄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自发性脑出血
27
R653(外科学各论)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