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8860.2012.02.007
“后申遗”时代的公共性发生与文化再生产
“保护还是开发”作为中国申遗实践的热点问题,其实质是中国当代文化中产业与精英两个文化阶层借助官方观念错位而展开的话语竞争.关注遗产持有群体的文化觉醒,标志着“后申遗”时代的到来.遗产公共性是觉醒的遗产持有者,以遗产为公共性实现的符号媒介,借助遗产媒介实现公共参与与群体沟通.在当下申遗实践中,遗产公共性已在“遗产话语”、“遗产表演”、“遗产资源”与“遗产行政”四个维度发生.遗产公共性的社会建构应落脚在遗产的“文化再生产”之上.
文化自觉、后申遗、遗产公共性、文化再生产
G112(世界)
教育部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2007JJD840200;广东省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文化遗产与广东文化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
2012-05-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