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配分贝氏体钢不同位置残余奥氏体C、Mn元素表征及其稳定性
采用部分奥氏体化-两相区保温-淬火-配分(IQ&PB)热处理工艺,借助SEM、TEM、XRD研究了淬火配分贝氏体钢组织形貌及残余奥氏体特征,利用EPMA、EBSD、纳米压痕等表征了不同位置残余奥氏体中合金元素的分布情况,结合室温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C、Mn元素对不同位置残余奥氏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其相变规律.结果 表明,淬火贝氏体钢室温组织中残余奥氏体以块状和薄膜状形态存在.在拉伸形变过程中,发生TRIP效应,残余奥氏体体积减小,相变优先发生在铁素体晶界,最后发生在贝氏体板条之间,C、Mn元素对残余奥氏体有稳定作用,使残余奥氏体不易发生相变.拉伸断口处应力集中,残余奥氏体完全转变为马氏体,距离断口2和4mm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分别为3.12%和5.03%.薄膜状残余奥氏体比块状残余奥氏体稳定性更强,并且<111>γ晶向的残余奥氏体不稳定,容易向马氏体转变.
淬火配分贝氏体钢、不同位置残余奥氏体、C、Mn元素分布、残余奥氏体稳定性、TRIP效应
55
TG142.4(金属学与热处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574107和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E2017209048
2019-04-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33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