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酸类药物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特征、转归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药物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特征、转归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08例,以随机试验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核苷酸类药物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及凝血功能.对患者年龄、是否存在腹水、肝性脑病及基线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后,2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腹水、肝性脑病及MELD评分对患者预后生存状况有显著影响.结论 腹水、肝性脑病及MELD评分对患者预后生存状况有显著影响,核苷酸类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细胞指标水平及细胞凝血功能.
核苷酸类药物、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影响因素、终末期肝病模型
23
R575(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2019-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09-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