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CHB患者64例设为研究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保肝或/和免疫调节治疗,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IAP水平;观察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IAP水平、总胆红素(TBi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50% (56/64).研究组I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6、12个月后,研究组IAP水平逐渐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1).预后良好的患者治疗前血清IAP水平、TBil及PTA值与预后不良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血清IAP水平与PTA值呈显著正相关(r=0.396,P<0.01),与TBil呈显著负相关(r=-0.371,P<0.01).结论 IAP水平可反映CHB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对判断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作为常规生化检查指标.
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抑制酸性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预后
19
R512.6(传染病)
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11321466
2015-05-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