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18联合5-氨基水杨酸治疗大鼠结肠炎的效果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 AMP-18皮下注射与5-氨基水杨酸(5-ASA)灌肠治疗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发的大鼠结肠炎髓过氧化物酶(MPO)、核因子(NF-kB)及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雌雄各半健康 SD 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采用TNBS /乙醇灌肠制作大鼠结肠炎模型。制模后第2天,各组分别给予不同处理。A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1 mL 灌肠;B 组给予5-ASA 1 mL 灌肠(100 mg/kg);C 组给予 AMP-18用 pH 7.4的 PBS 配制,剂量10 mg/kg,皮下注射;D 组给予5-ASA 灌肠与 AMP-18注射联合处理。上述治疗均1次/d,观察大鼠腹泻及便血情况,并记录体质量改变。分别于治疗后第5、9天随机抽取每组大鼠各5只,按 DAI 的评分标准,进行大体损伤评分;按 Fedorak 积分标准,进行组织损伤评分,同时生化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免疫组化法分析 NF-kB 的组织表达;心脏取血,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 EGF的浓度。结果与 A 组比较,B、C、D 组 DAI 评分、大体损伤评分和组织学损伤评分及 MPO 活性均降低(P <0.05),NF-kB 表达水平降低(P <0.05),E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1),但B、C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联合应用rhITF与5-ASA 灌肠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和5-ASA (P <0.05)。结论联合应用 AMP-18与5-ASA 对 TNBS 诱发的大鼠结肠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 AMP-18或5-ASA。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肠组织中的 MPO 活性、抑制 NF-kB 表达与增强 EGF 表达。
溃疡性结肠炎、AMP-18、5-氨基水杨酸、核因子-KB、表皮生长因子
R574.62(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2014-09-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