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乎舞雩,咏而归"——游戏哲学畅想
游戏是儿童生命存在的本真确证.自由性和自足性,而非伽达默尔所谓的自为性和封闭性,是儿童游戏的根本特征.但游戏不只是孩子的本性,它更是人的一种本性.从人类学哲学的角度而言,人就是"游戏者".不只是日常生活的休闲,任何追求自由的理性活动,都蕴涵游戏精神.人之所以游戏,本乎超越时间宰制的自由本性.游戏与自由的更深层次的关系,是一种人类学意义的表演关系.游戏是人的自由的喜剧性表演.喜剧性表演体现人对人生矛盾、苦恼、灾难的充满睿智的驾驭和超越.我们所处的时代游戏精神失落了,一方面是由于人的自由"活动"异化为"劳动",令游戏荡然无存,另一方面是由于劳动世界和游戏世界的分离造成了游戏本身的"异化".包括电子娱乐在内的"娱乐至死"成为现时代对游戏的反讽,它将儿童抛入远离自然和真实的地带,割断了人的精神"还乡"之路.作为儿童"精神植被"的大量传统儿童游戏被现代人唾弃.抢救恢复传统儿童游戏文化,构筑健全的儿童文化生态,关乎民族国家的今天与未来.但游戏的异化并不可怕,在游戏的变异中必然蕴涵着扬弃它的对立因素.对于一个超越现代文明疾患的游戏化社会的未来图景,我们应当抱持执著信念.
游戏、自由、喜剧性表演、儿童教育
26
G40-02(教育学)
2011-05-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