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6251.2006.06.052
牦牛放牧率与江河源区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第一性生产力关系的研究
江河源区2龄和3龄混播草地(垂穗披碱草+星星草)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在2003和2004年牧草生长期,2003年9月5日和9月20日0~10cm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牦牛放牧率之间呈线性回归关系,2003年其它时间和2004年不同时间0~10cm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牦牛放牧率之间均呈二次回归关系;2003年8月5日和8月20日以及2004年不同时间10~20cm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牦牛放牧率之间呈二次回归关系,2003年其它不同时间10~20cm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牦牛放牧率之间均呈线性回归关系;牧草生长季节2003年10~20cm、2004年20~30cm土壤层地下平均生物量与放牧率呈线性回归关系,两个放牧季其它土壤层地下平均生物量与放牧率均呈二次回归关系.随着放牧率的增加,2003年牧草生长季节0~10cm地下平均生物量占0~30cm的百分比增加,而10~20cm所占的百分比减小,20~30cm在极轻放牧组最高,重度放牧组最低;2004年0~10cm在轻度放牧组最高,对照最低,而10~20cm在中度放牧组最高,轻度放牧组最低,20~30cm随放牧率的增加而减小.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的比值随着放牧率的增加而增大,这说明光合产物分配给地上部分的生物量降低,但对照和极轻放牧组之间、轻度和中度放牧组之间降低的幅度小,重度放牧组较其它放牧组降低的幅度大.
牦牛放牧率、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回归分析、江河源区
F3(农业经济)
2006-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47-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