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890/j.cnki.jsjs.2020.09.012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菌藻共生系统中藻种优选及氮、磷转化特性
介绍基于针对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高效菌藻共生单元-水生动物滤食单元-水耕蔬菜滤床单元"三级生物生态耦合处理工艺,筛选适用于菌藻共生单元的温度适应性强、生长稳定且易于被动物滤食的藻种,并研究菌藻在氮、磷转化过程中的作用.选用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卵囊藻(Oocystis sp.)、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bovate)、舟形藻(Navicula pelliculo-sa)4种淡水微藻,在模拟水产养殖废水中进行温度筛选试验.结果 表明:5~15℃ 低温时,隐藻能够维持较好的生长状态,因此,低温季节选用隐藻作为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藻种;25~30℃ 高温时,小球藻和隐藻均有较高的生长速率和氮、磷同化率,但考虑到隐藻生长周期较短、滤食动物同化率低等缺点,推荐小球藻作为高温季节的水处理藻种.选用小球藻、隐藻分别构建菌藻共生系统,均表现出比纯藻系统更高的生物量及氮、磷去除率.结合微生物群落分析,微藻种类对共生细菌的群落结构有重要影响,好氧异养菌快速生长导致pH、DO短时间大幅降低;NO-2-N的短暂积累可能归因于AOB和NOB的活性差异;系统TN损失推测是好氧反硝化细菌产生含氮气体逸出体系的作用.
废水处理、水产养殖、菌藻共生、藻种、温度、微生物多样性
39
X713(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2017ZX07202004-005
2020-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57-6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