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能力与政府善治
一、管控中生长:中国大学能力建设的特征
作为社会公器之一的大学之所以存续并不断发展源于其使命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增进,这一增进的过程不仅是大学觉醒和提升回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更是大学外部治理环境不断优化的过程.一方面,公共利益的实现受到大学能力的制约,能力提升才能做到有效回应,就如有学者指出,“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公共利益最大化的体现,提升大学认识世界和引领社会的本领、为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是大学能力建设的目标”[1].另一方面,大学能力受到外部治理环境的限制,大学能力的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大学面对特定外部治理环境做出的理性选择,“能力建设,本质上就是对能力人的培养并创造一种使人的能力得以充分、正确发挥的制度”[2].良好的治理是改进大学能力状态的前提条件.必须强调的是,中国大学现存的外部治理环境似乎并不乐观,“政府与学校、社会的关系没有理顺,政府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时有发生,学校办学和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受到抑制;各级政府教育权责重叠,政府管得过多过细过于简单”[3],显然,政府的过多干预和管控,在中国大学的能力建设上留下诸多印记.
政府善治
D630.1;D0;F127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NDJC050YB
2021-06-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