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3438/j.cnki.jdxb.2024.02.016

陌生人的社会共悼:中国特色的数字哀悼与持续性联结

引用
当今社会,数字哀悼行为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媒介记忆实践.当一些个体生命消逝时,社交媒体上会涌现数以万计陌生人的哀悼,这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联结.本研究以"名流"逝者和"平民名人"逝者为案例,以持续性联结理论为视角,探究陌生人数字哀悼已逝公众人物的生成机制、意义和时代价值,并重点讨论中国语境下持续性联结的特色呈现.研究发现.,哀悼者基于信息补偿、灵性想象、情感树洞、固定仪式及记忆书写等五种动机建立联结,通过联结重新协商逝者身份以延伸逝者人格,并获得生活指引;联结的公共性和社会性增强了群体经验,让哀悼者享受共同体带来的亲密感和信任感,以仪式对抗遗忘,进而促进公共议题的讨论.持续性联结在中国语境下有特别的时间节律特征,其哀思表达有实用主义倾向.中国特色的联结源于"事死如事生"的死后世界信仰模式,也源于数字技术提供的"永生"想象.这种联结有利于个体应对死亡现象的失去感和迷茫感,是数字时代情感共振的一种方式,也提供了社会信任重建的一种可能.

数字哀悼、公众人物、持续性联结、数字死亡、集体记忆

45

G206(信息与传播理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科研项目

2024-06-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50-16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07-4074

43-1069/C

45

2024,45(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