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
中国农贷制度是一个迄今尚未破解的谜团,本文试图在梳理既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为破解这一谜团提供一个长期视角.与既有的大多数研究相比,本文的讨论侧重于农贷制度的需求层面.本文的讨论发现,中国农户的融资次序耐人寻味,主要表现为,在农业收入不足以抵补维生成本时,首先考虑增加非农收入,其次才寻求信贷支持.就信贷支持而言,先争取国家农贷,再谋求民间熟人信贷,最后是高利信贷.本文的研究还揭示出,在中国,长期以来,国家与农户在分割有限农村剩余过程中存在一种脆弱的平衡,而国家农贷制度的基本功能则是维持这种平衡.由于这种平衡的维持具有节约国家管理与控制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用,因此单方面改变国家农贷制度功能(如商业化)的努力注定要无功而返.此外,中国目前以民间借贷为主的农贷格局具有很强的内生性、路径依赖性和合理性,在政策上切忌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对其进行改造.从长远看,决定中国农贷制度改革与发展绩效的根本因素是农户收入的增加与农业经济的进步,而不是决策层改造现存农贷制度的决心与努力.
农户的信贷需求、国家、农村社会与小农家庭、农贷制度
F830.58(金融、银行)
2007-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