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0135.2014.09.003
狂犬病流行现状及控制措施研究进展
狂犬病(Rabies)是世界上影响人类健康最古老的疾病之一,最早的记载见于43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古王国,在今伊拉克境内)的埃什努纳(Eshnunna)。该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 RV)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亦称“恐水症”,俗称“疯狗病”。临床上主要表现出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患者最终因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狂犬病的流行横跨非洲、美洲、澳洲、欧洲和亚洲,从温带到热带地区甚至极地都有该病的分布,威胁着各国公共卫生安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已形成了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全球每年狂犬病死亡人数超过5.5万人,每10min就有1人死亡。发展中国家受狂犬病危害极大,每年有数百万人在被犬咬伤后需进行昂贵的疫苗接种。印度狂犬病死亡人数是全球最多的国家,其死亡人数每年超过2万(大约占36%)。中国狂犬病死亡人数虽连续5年呈下降趋势,但仍居世界第二位,2006年~2010年的狂犬病死亡人数分别为3293人、3303人、2466人、2213人、2048人;伊朗每年因病犬咬伤暴露而需要预防治疗的人数已超过20万;越南2007年因狂犬病造成131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Organization,WHO)主管狂犬病的官员FMeslin曾说:“整个埃塞俄比亚的病例数按已建立的非常保守的数学模型统计应当在5000到10000之间,仅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就有数百例狂犬病,而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每年的狂犬病病例数在2000~5000之间”。印尼马鲁古省西南地区2012年爆发的狂犬病已造成至少50人死亡。
狂犬病病毒、流行现状、死亡人数、发展中国家、人兽共患传染病、亚的斯亚贝巴、世界卫生组织、犬咬伤、美索不达米亚、病例数、古老的疾病、埃塞俄比亚、预防治疗、意识障碍、疫苗接种、西南地区、卫生安全、数学模型、神经兴奋、人类健康
S85;R51
2014-10-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