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1-1633.2017.02.016

人工耳蜗颅中窝进路植入点

引用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颅中窝进路植入点的精确定位及其可行性.方法:成人整颅标本行植入点定位,并对相关测量项进行测定,然后确定植入点的精确定位;通过1例成人女性尸头标本行模拟手术,验证其可行性.结果:沿岩浅大神经延长线,在距面神经裂孔3.10 mm±0.88 mm处确定“O”点(“O”点位于膝状神经节窝),再以“O”点为原点,确定与岩浅大神经夹角为97.85°±5.38°的面神经管迷路段内侧壁投影线,然后依据面神经管迷路段内侧壁投影线做距其1.58 mm±0.41 mm的平行线,后再做距岩浅大神经5.47 mm±0.95 mm的平行线,两平行线相交点即为植入点(“Z”点).植入点与面神经沟的距离仅为0.67 mm±0.15 mm,最小值甚至为0.00 mm,而面神经沟的下部即蜗神经管,并且蜗神经管比面神经沟更为凸前,在植入点开窗极易损伤蜗神经起始段.通过模拟手术验证,用以上植入点确定方法,行开窗,不能保证进入耳蜗底转上部,更不能保证准确进入前庭阶,并有损伤蜗神经的可能.结论:颅中窝进路人工耳蜗植入点选择,不能在不磨除颞骨岩面骨质的情况下行精确定位.手术时应以面神经裂孔为定位点,先确定岩浅大神经与面神经管迷路段内侧壁投影线,然后磨除距两者1.00 mm平行线夹角内区域的骨质,尽量轮廓出耳蜗底转上部,颜色呈蓝线时,靠蓝线后部行植入点定位开窗,这样既可以将电极准确植入耳蜗底转,又可以因不暴露岩浅大神经管内段和面神经迷路段,避免其损伤.

人工耳蜗、颅中窝进路、植入点

40

R76;R74

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17ZA0188

2017-05-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86-188,196,封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解剖学杂志

1001-1633

31-1285/R

40

2017,40(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