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463/j.cnki.jlzyy.2019.01.002
古代医学文献"覆溢脉"的诊断学意义
"覆溢脉"最早出现于《难经》,是根据脉象的长度与本位长度的关系进行定义,即覆脉是尺脉超过一寸覆于尺部,溢脉是寸脉超过九分溢于鱼际.因《难经》的脉诊学理论确定了寸关尺三部脉诊,所以覆溢脉脉象特点亦在此有特征性描述,即"尺寸俱沉,鱼际现浮"与"尺寸俱浮,尺外现沉"的区分.此脉象形成原理体现了人体阴阳上下相离、孤阴独阳的病机特点,故而临床运用时应与长脉的辨识加以区分,充分发挥"真脏脉"在危证病人诊断和抢救中的重要作用.
覆脉、溢脉、覆溢脉、长脉、古代文献
39
R25(中医内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73598;北京中医药大学新奥奖励基金1000062720037/001
2019-01-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