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5699.2013.10.036
“得气”含义及客观化研究
得气最早源于《黄帝内经》中的“气至”,《内经》中以针刺前后脉象的变化作为客观指标,并始终描述为针刺过程中医者的客观感应.清代后,至现代针灸学定义中多将得气等同于针感,尤以患者的感觉为重.随着中医针灸理论的国际化发展,得气与痛感的区分及其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增多.在循证医学研究中,国际上对得气与疗效的关系仍有不同的学术见解,因而其客观化的评价标准及其生物学机制成为重要且亟待研究的学术问题.可从医生和患者两方面综合评价,并结合疗效,探索客观界定得气的标准.
得气、客观化、针灸疗法、气至病所
33
R224.1(中医基础理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2CB518506
2013-1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049-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