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5699.2011.05.022
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针刺角度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3种针刺角度之临床疗效差异.方法:与皮肤表面呈平行方向按压扳机点(条索状硬结),病患最感疼痛的方向定义为痛点方向.将90位确诊为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平剌(15°)组、斜刺(45°)组与直剌(90°)组等3组,每一组有30位患者.针刺时间均为5 min,并进行疗效比较.按压力量值之测定:采用指针式拉压力计规范所有按压力量,每一次实验前后,实验者使用指针式拉压力计之按压方式,包括按压位置、方向、力量等,必须严格规定其一致性.本实验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之数字量表评定疼痛缓解的临床疗效.结果:平刺(15°)组针刺前后疼痛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1),斜刺(45°)之针刺前后疼痛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刺(90°)组针刺前后疼痛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刺组平均减分率(73.9%)、完全缓解率(43.3%)、显愈率(60.0%)均明显优于斜刺组(54.2%,13.4%,36.7%)与直刺组(37.8%,3.3%,16.7%).总有效率平刺组(96.7%)与斜剌组(86.7%)均明显优于直刺组(60%).3种针刺角度互相比较,疼痛缓解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刺组较斜刺组与直剌组更能有效缓解肌筋膜疼痛.
以痛为腧、肌筋膜疼痛综合症、针刺角度、扳机点、痛点方向
31
R885
2011-09-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26-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