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转移人口福利与市民化倾向的理论构建和实证解释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内在推动力源于收入和福利要素.本文在城镇化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二元经济特征的市民化理论模型,对市民化均衡水平的决定因素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并从市民化意愿出发,依据微观调查数据建立有序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收入和福利水平的改善均可以促进市民化均衡水平的提升,而农村拉力对市民化存在抑制作用.进一步的研究结论表明,农业转移人口在市民化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诉求倾向”,即子女上学、政治参与以及职业培训状况的改善对市民化意愿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本文认为,以落户为核心的单一户籍制度改革并非推进市民化的关键,只有剥离和户籍绑定的各项福利政策,完善以满足新市民诉求为出发点的居住证制度、缩小福利歧视、渐进分类改善农业转移人口福利,才能真正提升我国市民化的发展水平.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福利、可行能力
F304.6;C915;G2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
2017-12-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6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