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957/j.cnki.jjdl.2024.03.018
环渤海地区生态福利绩效水平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文章通过构建生态福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超效率EBM模型对2006-2021年环渤海地区生态福利绩效进行了定量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变差函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和MGWR模型对生态福利绩效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06-2021年环渤海地区生态福利绩效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偏低,增速极为缓慢,与经济增长存在脱钩问题.②环渤海地区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分异经历了先减小后增大的过程,东北—西南方向上的空间差异最大,胶东半岛和北京为高值分布区,低值区集中于辽中南城市群和鲁南经济带.③环渤海地区生态福利绩效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且随时间演进,空间自相关性呈增强趋势,热点区分布于京津和胶东半岛并形成双核结构,冷点区连片分布于辽宁和鲁西南.④生态福利绩效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强度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行政能力对生态福利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水平的作用方向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环境规制和城镇化水平对生态福利绩效具有抑制效应.
生态福利绩效、民生福祉、MGWR模型、产业结构、环境规制、环渤海地区
44
F124(中国经济)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计划;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
2024-09-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8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