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957/j.cnki.jjdl.2021.12.006
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进展
偏离—份额分析法产生于1940年代,经过近80年来的发展,已经成为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地理学、特别是城市和区域科学等多学科中的一种分析工具,并于1980年代末被引入我国.在基础的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础上,一方面学者们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扩展出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和空间偏离—份额分析法,试图降低时间与空间因素对分析结果造成的不确定影响.另一方面,学者们试图将分析法表达式进行更合理、更精确的分解,以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问题解析的有效性.以此为出发点,偏离—份额分析同位模型中的Esteban-Marquillas第一、第二模型,Bishop&Simpson模型,Arcelus模型,以及其他同位模型应运而生.概率模型则进一步提高了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的预测性.各种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具有不同的优势以及劣势,并适用于不同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文章在说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本理论和经典模型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进展,评介了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各种模型,以期为后续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改进和应用提供一个基础,对研究者选择模型提供参考和依据.
偏离—份额分析法;模型;区域经济;经济增长;经济地理
41
F127(中国经济)
2022-02-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