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957/j.cnki.jjdl.2021.04.005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区域格局
县域是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尺度单元,发展活力是透视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重要视角.文章融合国内外关于区域/社区发展活力指数的构建方法,从农业发展、工业发展、三产发展、财税收支、金融发展、公共服务等维度建立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2015年全国分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揭示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差异化格局特征、活力指数与反映贫困状况的多维发展指数的关系,建立经济发展活力的问题区域识别方法,识别活力指数相对较低的问题区域.研究表明:①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指数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大城市周边地区、北方能矿资源富集地区相对较高;②贫困地区的活力明显低于非贫困地区,贫困县活力均值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0.42%、非贫困县的70.95%,活力指数与多维贫困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762(P<0.01);③共识别出综合活力低值区(47个,2.52%)、农业活力低值区(291个,15.58%)、涉农复合低值区(411个,22.00%)、非农涉工低值区(151个,8.08%)、三产引发低值区(57个,3.05%)以及财税金融低值区(251个,13.44%)等六类经济发展活力的问题区域,涉及1208个县域单元,占研究区数量的64.29%.鉴于活力指数的区域差异性和类型差异性,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应十分关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活力的差异特征,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探索符合区域特点的县域发展模式和乡村振兴路径.
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综合评价、区域差异、乡村振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贫困县
41
F127(中国经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21-06-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