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以来新疆县域产业结构的空间分异研究
以1975-2010年8个年份的县域产业数据为基础,运用探索性空间统计方法(ESDA)对该时段新疆县域产业结构发展格局的时空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空间格局来看,新疆县域产业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正空间自相关性,集聚态势显著,并呈现出以2000年为拐点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五五”时期以来,主要分布在北疆、东疆的产业发展热点区域由单一的核心区域向东扩展为三大核心区并列(“克拉玛依—奎屯—乌苏”、“乌鲁木齐—昌吉”、“哈密—吐鲁番”),进而连接形成天山北坡优势产业带;但“十五”时期以后,产业带又收缩为原有的三个核心区.新疆冷点区域主要集中于西南部,其范围呈现出2000年以前不断向东扩张到阿克苏、和田东部地区,而2000年以后又开始向西退缩至和田西部、喀什地区.总体来看,沿东北到西南方向,新疆产业结构的集聚分布呈现出“热点区—次热区—次冷区—冷点区”的阶梯环形带,并有按梯度推移模式扩展的趋势.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区域政策环境是促使产业结构时空格局发生演化的重要因子,其中改革开放和自1999年底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新疆产业空间格局演化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
产业结构、ESDA-GIS、时空演替、新疆
33
F121.3(中国经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65、41261049;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项目IRT1180
2013-05-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9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