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4634.2021.06.009
走出"空心":大学生人生目标感发展研究述评
形成积极的人生目标对于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国内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学习意义缺失、未来规划迷茫、人生价值模糊等"空心化"现象,高校人生目标教育较为乏力.如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培育大学生的人生目标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迫切问题.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青年人生目标的培养问题得到国内外学界普遍关注,人生目标感的教育研究脱胎于心理学的人生意义感研究,西方已产生大量实证研究成果.现有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人生目标感的高校学习经历涉及个体互动反思、课程活动参与和整体学习环境感知三个层面,但对其影响机制的揭露尚显不足,而且一些结论之间存在矛盾.我国大学生的人生目标和意义来源呈现出非自我导向、物质主义等特征.超我取向的人生目标在美国教育实践中遇冷,但与我国的理想信念教育需求暗合.国内学界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信念研究既要积极借鉴国外实证研究范式,更应深入开展能够参与国际对话的本土化研究.
人生目标;大学生发展;学习经历;理想信念;中西差异
44
G641(高等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改革与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项目;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创意研究计划项目
2022-01-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