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1129.2016.05.025
156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补体C1q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补体C1q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56例AID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其补体C1q、核酸荧光染色技术(DIFF通道)和激光流式分析技术(WBC/BASO通道)双方法检测白细胞总数(WBC)、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改良魏氏法检测血沉(ESR),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补体C1q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平均水平下降[(171.58±37.22 vs 192.08±27.85)mg/L,P<0.05],补体C1q在其他AID升高,其中类风湿关节炎(RA)与对照组相比[(230.17±65.29 vs 192.08±27.85)mg/L,P<0.05];WBC水平在AID中有所升高,但敏感性不强;CRP、ESR在AID中均明显升高(P<0.05),补体C1q、CRP和ESR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3(P<0.01),呈中度相关;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SLE、RA、其他结缔组织疾病患者补体C1q不在正常范围内的总阳性率分别为44.23%、60.00%、73.33%、51.72%,其低值阳性率分别为9.62%、53.33%、16.67%、13.79%,其高值阳性率分别为34.62%、6.67%、56.67%、37.93%。结论补体C1q水平的变化及CRP、ESR的升高对AID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补体C1q、CRP及ESR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补体C1q是一个炎症反应指标,联合检测对临床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补体C1q、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34
R556.6+1;R446.62(血液及淋巴系疾病)
南昌大学科研训练创新项目,项目编号14001834;江西省教育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项目编号9162-2205000301,100125
2016-11-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615-617,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