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误诊精神分裂症 2例报告
@@1 病例简介
例 1,男, 30岁,已婚,农民, 1988年 4月 16日,诊断精神分裂症收入住院。入院前,因持续高热 39℃以上,淡漠,精神不振,乏力,卧床,腹胀,纳差,大便紧,在当地诊治,无效。近两天出现自言自语,乱讲话,说神道鬼,无故哭笑,跪跪拜拜,行为紊乱,冲动伤人毁物,乱走,夜眠差,生活料理差。体检:体温 38.3℃,心率 60次 /分,律齐,无杂音。肺正常。轻度腹胀,肠鸣音 3次 /分,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无病理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减少,伊红细胞减少,肥达氏反应阳性。诊断伤寒,投小剂量氯丙嗪、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对症及支持治疗,体温下降,精神症状渐渐缓解,自知力恢复,住院 23天,痊愈出院。
例 2,男, 23岁,未婚,农民, 1990年 9月 12日,诊断急性精神分裂症收入住院,入院前 10天一直发热,淡漠,神软,乏力,不思饮食,称有时腹部不适。在当地诊治用药不详,出现乱说话,说大话,乱走,哭哭笑笑,行为紊乱,冲动毁物,发呆,生活不愿料理。睡眠差。体检:体温 38.5℃,心肺正常。腹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 3~ 5次 /分。神经系统:无病理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减少,伊红细胞减少。肥达氏反应阳性,诊断伤寒,投小剂量抗精神病药奋乃静、氨苄青霉素,痢特灵,对症及支持治疗,体温渐渐下降,精神症状逐渐缓解,自知力恢复,住院 30天,痊愈出院。
2 讨论
从以上 2例病例分析,误诊因素是临床经验不足,工作不细致造成。问病史,检查不详细,缺乏正确的诊断思路,把思维局限在有限的、熟悉的病种上。以及停留在疾病表面的临床现象上。不能广开思路,用静止的、孤立的方式认识疾病。未能把握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而造成误诊。因此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采用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判断疾病,从而减少或避免误诊。 (责任校对:温永顺 )
伤寒、精神分裂症、误诊
8
R513.1(传染病)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