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板晒技术与余岱私盐
太平天国时期的战乱引发了严重的盐政危机.由于食盐运销体系崩溃,官盐市场萎缩,余姚、岱山等地建立在板晒技术上的廉价私盐开始侵入浙西杭嘉湖和苏南“苏五属”地区,并向长江腹地渗透.战后,两浙盐政经历了从“抽厘”到“票运”再到“纲运”的次第演变,进一步为私盐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环境.在苏南地区,地方盐商通过“复引”和“复地”,扫除余岱私盐流通障碍,巩固自身市场地位.在长江沿线,盐商更是利用新的轮船航运技术和外国国旗保护制度规避清朝官府的缉私活动,拓展了余岱私盐的市场空间.在余岱私盐产地,两浙官府限制板晒、控制盐产的行动又受制于地方上复杂的地权秩序和人群关系.余岱板晒和私盐问题显示出晚清国家治理左右支绌的窘境.清王朝不仅在西法模仿上步履维艰,在旧物处置上也已捉襟见肘.
盐政、私盐市场、地权、板晒技术
2020-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