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存废与近代江南乡村社会流动
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其创设被视为推动社会流动、扩大统治基础、维系社会稳定的关键举措.因此,通常认为,科举制的废除阻断了乡村社会流动,伴随着精英阶层的城镇化,乡村文教衰败、经济衰退、社会权力异化,这是酿成20世纪前中期中国普遍乡村危机的主要原因.但在江南,由于经济文化水平与举额的失衡,肇始于明代中期士绅地主的城镇化并带动经济、文化的空间转移,以及日益扩大的城乡生活差距等因素的影响,清中期后以科举实现社会流动的士子几乎全部源自城镇.废科举解除了强加在江南的制度東缚,加之历史上和转型时期独特的区域优势,特别是工业文明的勃兴,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乡村社会流动.江南也为废科举之于乡村社会影响的一般表述提供了另类叙事空间.
小农社会、工业文明、科举制、江南、社会流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近代中国社会环境历史变迁研究”16AZS013
2020-08-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8页
1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