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与调适:中共革命意识形态中的“帝国主义”概念
19世纪末,“帝国主义”一词经由日本间接输入.五四运动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输入,中国共产党人接受了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概念,并将其运用到革命意识形态的建构中.借助帝国主义概念,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描绘了帝国主义时代的世界图景,另一方面为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确立了方向.在不同的革命时期,中共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土地革命时期,认识到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的工具,消灭封建势力的土地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必经之路;抗战时期,改变了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的革命方针,提出凡是反对法西斯、援助中国的国家都不是帝国主义;“二战”结束后,认为应联合美国人民等世界民主力量与美国的帝国主义者斗争,争取美国人民对革命的同情,推动美国对华政策的中立;冷战格局确立后,认识到美苏主导的两大阵营将世界分成了帝国主义与反帝国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反帝阵营终将战胜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革命意识形态、列宁、李大钊、毛泽东
2018-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