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462/j.cnki.zhjbkz.2024.07.001
中国老年人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和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目的 探讨中国老年人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SBPV)和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基于2008-2018年中国纵向健康长寿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的跟踪数据集,选取≥65岁、有连续3次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记录且随访至2018年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随诊间SBPV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按性别、年龄亚组分析以评估随诊间SBPV的交互作用;最后,在模型中加入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探究两者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1)共纳入2 582名老年人,平均年龄为78(71,86)岁,其中男性1 253人(48.5%).在平均3.29年的随访期间,共有739例(28.6%)老年人死亡;(2)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随诊间SBPV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亚组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对不同随诊间SBPV水平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联未发现效应修饰作用(P交互作用≥0.100);(4)RCS结果显示,随诊间SBPV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在男性和女性中一致,全因死亡风险随随诊间SBPV增大而线性升高(P总趋势SBPV<0.001,P非线性SBPV>0.05).在不同年龄分组中,<70岁组的随诊间SBPV与全因死亡风险呈正线性关系,而其余年龄组两者均无剂量-反应关系(年龄<70岁组:P总趋势SBPV<0.001,P非线性SBPV>0.05;其余年龄组:P总趋势SBPV>0.05,P非线性SBPV>0.05).结论 中国老年人随诊间SBPV与全因死亡风险相关,其独立于随访期间平均SBP.除了检测老年人群的SBP外,还应关注其就诊以来SBP的波动情况.
收缩压变异性、全因死亡风险、剂量-反应关系
28
R183.9(流行病学与防疫)
2024-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745-75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