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語義角色看先秦到漢代動詞的演變——以“捽”“攘”“揮”爲例
本文運用語義角色分析的方法考察三個上古漢語動詞從先秦到漢代的詞義變化:“捽”的本義是持頭髮,隱含的動作對象在漢代析出作賓語,從而演變爲持義;“攘”的詞義演變和賓語角色密切相關,“攘夷狄”的“攘”指檳斥,“攘地”的“攘”是開拓,“攘臂”見於先秦,《説文》以“纕”爲本字,漢代以後才出現“攘袂”“攘袖”等用法;“揮”在先秦指通過揮動、摇振把物體上的附著物去掉,由於賓語角色的變動,發展爲後代的舞動、摇動義.
語義角色、上古漢語動詞、詞義演變、捽、攘、揮
R284.1;F276.6;TS25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漢語複音詞核心義研究”
2017-04-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1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