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663/j.issn2095-9869.20190122001
密度胁迫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抗氧化系统功能及水质指标的影响
通过室内40 d养殖实验,研究了4个养殖密度G0(250尾/m3)、G1(500尾/m3)、G2(1000尾/m3)、G3(2000尾/m3)对体重为0.08 g的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虾生长、抗氧化系统功能及水质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密度胁迫20 d时,G1、G2生长和成活率与G0差异不显著(P>0.05),G3显著低于G0(P<0.05);胁迫40 d时,G1生长和成活率显著低于G0(P<0.05),G2生长显著低于G0(P<0.05),G2成活率与G0差异极显著(P<0.01),G3生长和成活率均与G0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检测血淋巴、肝胰腺、鳃和肌肉组织中抗氧化系统指标发现,中国对虾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随密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d时,4种酶的活性在G1和G2中显著高于G0(P<0.05);40d时,则显著降低(P<0.05).中国对虾中丙二醛(MDA)含量随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G3的MDA含量始终显著高于G0(P<0.05);G1、G2的MDA含量仅在40 d肝胰腺中显著高于G0(P<0.05),其他组织内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养殖密度对主要水质指标pH、DO、NO2-N、NO3-N、NH3-N和COD无显著影响(P>0.05),均在中国对虾生长的适宜范围内.本研究表明,密度胁迫显著影响中国对虾的生长及抗氧化能力,养殖20d时的适宜密度为1000尾/m3,40 d时的适宜密度为250尾/m3.
中国对虾、密度、生长、抗氧化酶、水质
41
S917(水产基础科学)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级基本科研业务费
2020-05-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4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