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7075.2012.02.001
粤东海域褐菖鲉种群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变异及其在平鲉亚科中的分类地位
对捕自粤东海域的47尾野生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变异分析,并结合GenBank中10种其他平鲉亚科的同源序列,分析了平鲉亚科的分子系统.结果表明,所获序列长度在538~544 bp之间,具69个碱基替换位点和36个插入/缺失位点;控制区碱基组成中,A、T、C、G含量分别为34.5%、29.0%、15.8%、20.7%.共检测到38个单倍型.该种群的单倍型多样度(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978和0.019 2.以鲉亚科棘鲉Hoplosebastes armatus作为外群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褐菖鲉为11种平鲉亚科中较早分化出的种,位于进化树的基部;平鲉亚科为单系群,分为4个分支,分别为平鲉属Sebastes、菖鲉属Sebastiscus、眶棘鲉属Hozukius和无鳔鲉属Helicolenus,与传统的分类地位一致.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区序列不仅适合褐菖鲉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同样也适合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褐菖鲉、线粒体DNA、遗传变异、分子系统
33
S917(水产基础科学)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A060207006
2012-09-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