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企业研发中心与产业核心实验室
鼓励岛内企业开展研发<br> 长期以来,由于台湾岛内企业大多规模偏小,资本实力不足,研发基础薄弱,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差。因而,台当局不得不将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的重头主要集中放在大学和独立科研机构,然而采取产学合作的方式,鼓励这些机构将研发成果转让给企业。这种方式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不免在一定程度导致产学研相互脱节的现象。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当局雄心勃勃地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打造毫微米元件实验室、芯片设计制作中心、高速电脑中心等大型研发实验设施,并实施数个所谓“国家型科技计划”,打算推动半导体晶圆、集成电路、微电子元器件、光电显示装置、电子计算机、通讯产品、网络设备、农业生物、医疗药品、新能源、航空航天、纳米技术等产品自主设计研发制造;进入新世纪后,又相继制定了“两兆双星产业计划”、“硅岛计划”(又称“芯片系统科技计划”)、“高科技纺织计划”、“高级材料工业计划”、“数位台湾计划”等一系列重大产业科技研究计划,描绘了建设台湾成为“全球运筹中心”、“高附加价值制造中心”、世界十大“工业国”等美好目标,却赫然发现,仅凭大学和独立科研机构的力量根本不够,很多学术成果即使得到转让,也难以转化为实用性商品,原因就在于岛内企业缺少生产工艺流程(台湾通常称“制程”)方面的技术研发能力,特别是缺乏这方面的研发设施。
台湾、企业、研发中心、产业、独立科研机构、科技计划、微电子元器件、技术创新能力、高附加价值、电子计算机、自主设计、资本实力、转让、制造中心、医疗药品、研发能力、研发基础、学术成果、芯片系统、显示装置
G51;TP3
2016-09-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