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S技术引领现场分析新航程--记四川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主任段忆翔
196谱0年,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的发明为原子光分析注入新鲜血液,自此,类似于火花源的激光光束聚焦击穿现象即见诸文献报道。1962年Jarrell-Ash的Brech发表第一篇关于用激光产生等离子体进行分析的文章,标志着激光烧蚀分析技术的诞生。1964年,得益于激光器Q开关脉冲技术,使得激光烧蚀无需通过辅助电极放电,直接通过激光产生等离子体进行分析,成为今天LIBS的雏形。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家实验室利用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光谱信息实现了对于物质元素信息的测量,从而将该技术正式命名为LIBS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21世纪,美国NASA采用LIBS技术作为火星车表面矿物分析手段--ChemCam,分析样品的矿物和化学成分,以确定火星上是否有水,是否有或曾经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环境,并出色地完成了科考任务。因而,LIBS技术的应用也相应地成为了一大研究热门,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脉冲技术、现场、新航程、四川、大学、分析仪器、激光产生等离子体、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激光烧蚀、红宝石激光器、国家实验室、专家学者、信息实现、物质元素、生命存在、美国、矿物分析、击穿现象、火星车、化学成分
TN2;O53
2016-08-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58-159